• 首页
  • 学校介绍
  • 党建之声
  • 校园快讯
  • 学校工作
  • 校友之窗
  • 教工之窗
  • 学生天地
  • 招考资讯
  • 创文专栏
  •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校工作 >> 教学教研
    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践与创新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报道网  ‖  发稿作者:四川省巴中中学彭中华 杨栋材 编辑:张振远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  查看3479次  ‖  

        新时代中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做到:创新学校管理机制,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形成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新格局;树立“学校发展,教师第一”新理念,努力提升全体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学校无空处,处处皆育人,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能忽视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育人功能;家校共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社会参与,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活动育人、以文化人;科研引领,教研推进。

        关键词:思政教育 实践 创新

        在90年代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陈旧,空口说教、形式主义、浮于表面,专业程度不够且不规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等困境

        在面对现代中学生时政意识淡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书本化倾向仍比较严重,学校、家长和社会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应试教育体制带来智育目标狭隘化、价值观功利倾向明显,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中学生网瘾突出,早恋现象频频发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位现状。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提出如下浅见,以供探讨。

    mmexportf236b0d39fbe950fb8e10927a707aff4_1637121125645.jpeg

        一、学校先行,构建齐抓共管育人新格局

        创新管理机制,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德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整体构建中学思政教育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及基础,以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初中德育、高中德育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上升,从而整体构建符合学校特色、适应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树立“学校发展教师第一”新理念,努力提升全体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是“学校无闲人,人人皆育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全面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向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迈进、根据学生实际、学校特点,大力倡导全员育人活动,即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为每名学生确定人生导师,每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整个学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全校教职员工,而不是只依靠政治老师或班主任。

        二是班主任持证上岗,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生涯规划师证、心理辅导师证等同时也能助推思想政治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提升。

        三是全员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所有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专业培训,从而提升全体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涉及多个参与主体,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思考。一是教师个体层面,教师自身内外修炼,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二是学校层面,学校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开展专题学习等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提升。

    mmexport1637121164286.jpg

        (二)以文化人,“学校无空处,处处皆育人”。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能忽视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育人功能。

        一是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规划和建设,做到一步一景、一区一景、一园一景甚至一班一景,让校园成为花的海洋、绿的天地、香的世界,在美好的校园中陶冶师生性情,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是营造浓厚的氛围,丰富学校文化底蕴,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做到“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墙一壁能说话”,处处反映学校特色,处处彰显育人氛围,使学生置身校园便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校园文化,感染众生。红色文化,传承经典。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深刻学习、领悟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学校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一定要使学生传承革命信念,发扬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校要挖掘好、结合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科研引领教研推进

        坚持每周德育教研,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德育教研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教研组要责无旁贷地对思政工作者加强指导,改革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通过专人引领、师徒结对、同事互助、同龄切磋等方式,促成德育教研组群策群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创造性开发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程,完善学校德育大讲堂,革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教学研究,注重继承传统教育手段——课堂讲授、说服教育、情感感化、典型示范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家校共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家长和学校交流的桥梁和平台,促进家校沟通合作,推动家长正确理解和认识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向同步合力,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环境,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是创建家长学校, 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为家庭教育开辟一片思想政治教育的绿洲,学校、年级统一创建,分班级对家长进行培训;

        三是开展“走进心灵”的主题家访活动,既要走进学生心灵,更要走近家长心灵,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和建议,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竭诚一个家庭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盟。

    mmexportc3ebe269b8eb8a5ae630adc7184f2671_1637121146268.jpeg

        三、社会参与,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一是警校结合——学法、知法、守法、宣传法,旨在以法治教育为突破口,找寻中小学不同年龄段法治教育的联通点,系统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从而推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是医校结合——生命第一,健康至上。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同时学校是进行健康教育的理想场所,是教育使命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在学校与医院合作开设健康教育课堂,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同时助推健康的思想政治理念的发展;

        三是校企结合——劳动技能、实践探究,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传统的以教材为蓝本的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人生理想、社会公德,树立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价值观、道德准则、发展目标等;

        四是校政结合——学校阵地加社会基地有效衔接、和谐发展,与政府各部门沟通协调,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是活动育人,研学旅行,精彩纷呈。学校与家庭联合,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将教学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 ,使学校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创造性和趣味性,更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国家命运、民族未来和家庭兴衰、个人前途,这项工作具有至关重要性,也非常复杂、艰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通力协作。从学校来讲,首先需要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党建引领,学校党委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认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把握正确方向、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灵活教学方式和畅通教育渠道,以生为本,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形式,润物无声;特别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信心决心,旗帜鲜明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正确的思想、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加强与家庭、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作,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充分运用课程的育人功能,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和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突出思想道德实践养成作用,引导青少年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在实际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1.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如何完善(老师和学生双评价);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应如何去预防、干预;3.如何防范大环境(网络、自媒体等)对中学生三观的影响。

    mmexport1637121180337.jpg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

        (2)《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3)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5)姜风,《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

                  
    上一篇: 凝心聚力探课改 众志成城谋教研
    下一篇: 践行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四川省巴中中学 主办单位:四川省巴中中学 中文域名:四川省巴中中学.公益 地址:巴中市巴州区八角楼街2号 电话:0827-5222086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色彩浏览 蜀ICP备16017479号-1

    后台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