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龙湖校区

龙湖校区二期建设效果图

学生们正在进行体育活动
人物名片:刘兆嘉
1987年调四川省巴中中学任教至今,1999年9月被四川省教育委员会确定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000年1月聘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2001年9月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任巴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山环水绕、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走进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巴中中学龙湖校区,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呈现在眼前。
巴中中学具有146年悠久历史,前身是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 创办的“云屏书院”,著名同盟会会员董修武、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世界平民教育家之父”晏阳初等曾在这里就读、执教。1982年,巴中中学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2004年1月被确定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12月复核确认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巴中中学接受传统文化、书院文化、红军文化、平民文化的交相浸染,孕育出了“崇文弘道、砥砺自为、厚德载物、树人强邦”的“云屏精神”,培养出了4万余名优秀学子。今天,该校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着力打造“建美丽校园、做幸福师生”的校园文化,学校正成为“师乐教、生乐学”的幸福家园。
百年名校 展现新姿
进入新世纪,巴中中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拥有云屏和龙湖两个校区,占地265亩,在校师生员工总数近8000人。漫步于两个校区,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相辉映。云屏校区内,保存完好的“八角楼”等地标性建筑,见证着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龙湖校区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强烈的现代气息: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湖幽园静;青灰色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样的小桥流水款款生情;百鸟在枝头吟唱,彩蝶在花间飞舞,学生在桥上诵读……
为扩大办学规模,整合两个校区功能,预计总投资3.2亿元、占地282亩的龙湖校区二期建设的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未来的龙湖校区,将办成能容纳7000名学生、占地420余亩的寄宿制高中。届时,这所百年名校的风采将更加迷人。
树人强邦 俊杰辈出
百年历史长河中,数代巴中中学人殚精竭虑,始终坚持“厚德载物、树人强邦”的办学思想不动摇,先后被命名或表彰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校风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多次荣获“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前不久又被授予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和“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近年来,在巴中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加强领导班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校园基本建设。学校有一个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2名,省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40余名,市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杰出青年100余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巴中中学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科技创新、艺术创作、国防生培养等各种学教活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3个、省级奖项11个、市级奖项18个,其中跆拳道运动员张晓获得2012年亚洲跆拳道青年锦标赛女子52公斤级冠军。学校高初中综合办学指标和水平多年以来均位列巴中市第一;毕业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9.5%,升学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市第一。仅2005年至今,该校累计为普通高等院校输送本科新生6727人,其中重本1492人,1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该校“鸿志班”每年重本率达96%,“珍珠班”捡拾散落珍珠,传递社会温暖,串起爱心希望,“鸿志班”、“珍珠班”已成为享誉川东北地区高中特色教学的一张名片。2009年高考,董伟夺得四川省理科第一名,成为巴中历史上首个省状元。
美丽校园 幸福师生
在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征程中,具有百年历史的巴中中学,如何实现自身突破?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办学思路如何与时俱进?
巴中中学以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为契机,在深邃思考之后,响亮地喊出:建美丽校园,做幸福师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学校得以良性发展。
美丽校园,不仅仅是环境之美,更涵盖文化和精神层面;幸福师生,则体现在“师乐教、生乐学”,让师生为生活、学习在巴中中学而幸福。
对话校长
追求美丽 享受幸福
记者:“建美丽校园 做幸福师生”是如何提出的?
刘兆嘉:鲁迅先生说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学校承担教书育人的功能,就更加需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己独有的校园精神文化。146年来,巴中中学传承“崇文弘道、砥砺自为、厚德载物、树人强邦”的“云屏精神”,屡创辉煌。去年,我们争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在继承百年办学思想和校训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建美丽校园、做幸福师生”。我认为,她既符合巴中中学实际情况,也和当前的教育思想合拍的;她应该成为我们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记者:请您谈谈两者的内涵和内在关联?
刘兆嘉:如何办好一所学校,让她得以长足的发展?过去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比学赶超”,这实际上是一种浮躁的攀比。每所学校有各自特色、各自文化和各自发展历程。但教育的本源就是让人懂得真善美。学校老师潜心教学,学生静心学习,才能做真教育;体现在办学目标上,就是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良性发展。最终,学生和老师都能收获到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幸福。
所谓美丽校园,不仅仅是校园的外表。我们提出的美丽校园有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环境之美,加强学校的绿化美化,促使各项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用优美环境熏陶人;第二是课堂之美,学校教育都是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来落实,美丽课堂就是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第三是人文之美,对教师队伍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对“珍珠生”、贫困学子、残疾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救助,让散落的“珍珠”重拾希望,使他们能深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人文之美就是师生有美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第四是制度之美,以科学的制度来管理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让制度成为一种文化,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第五是发展之美,这是美丽校园建设的落脚点,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良性发展,教育科学发展。五美之中有内在关系,比如人文和制度刚柔相济、相辅相成。
我们打造“五美校园”,就是在于提升广大师生的幸福指数。对教师而言,绿色、生态、自然的人居环境;人性化、制度化管理;通过创造美、传播美,让学生成才,就能够享受到事业之乐、发展之乐、成功之乐,他们因“乐教”而幸福。对学生而言,巴中中学是他们逐梦的圣殿,从跨入巴中中学大门开始,在这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他们为“苦学”变“乐学”而幸福。
没有美丽,遑论幸福?“五美校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的建成又非朝夕之功,我们坚信,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有全体师生矢志不渝的努力,这个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