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巴中新一轮大发展
中共巴中市委书记 李刚
巴中欠发达、后发展,在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中,既要打开“山门”,更要打开“心门”,以思想的大解放、创新创造的大作为,走出一条贫困山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扶贫攻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以创新创造的思维,前瞻谋划、抢抓机遇
一是在研判形势中抢抓机遇。发展的问题,表象上看是缺乏项目、资金,实质上是缺乏发现项目、资金的眼光和能力。要用创新创造的思维,深度研判政策、形势,善于从中发掘机遇、创造机遇。当前,特别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渠江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等机遇,超前谋划,乘势发展。
二是在区域发展变化中抢抓机遇。巴中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成渝两大经济区的黏合地带,要有效利用这一独特的地理区位,聚集生产要素,坚持错位发展,培育竞争优势;主动对接成渝、关天经济区,接受辐射带动,配套承接产业,实现互动发展。
三是在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中抢抓机遇。善于发挥后发优势,把差距转化为潜力和机遇,敏锐把握巴中的比较优势,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大批事关巴中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
四是在利用差异性和特殊性中抢抓机遇。善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充分把握和利用事物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努力走出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子。
以创新创造的实践,攻坚破难、奋力赶超
一是在加快发展这一基本取向上求新突破。快与强、快与好没有等号,尽管去年以来,巴中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这是低基数上的快、低水平上的好,特别是总量差距大。加快发展仍然是巴中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松劲,加快把巴中建设成为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接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
二是在“两化”互动这一战略支撑上求新突破。工业化主要创造供给,城镇化主要创造需求,双方发展互为前提。巴中是农业大市,“两化”都比较弱,面临双重任务。要按照“产城一体、园城相融”的理念,把“两化”互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推动。工业上必须坚持聚集发展,集中力量建好工业园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在城镇上,积极构建“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城镇建设空间布局,着力于旧城改造、新区拓展、品质提升,加快建成“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三是在统筹城乡这一发展要求上求新突破。针对巴中实际,务实推进“三个聚集、六个统筹、六大工程”,狠抓新区、园区、社区建设,推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坚持不懈地以“巴山新居”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产业聚居点城乡一体的新型四级城镇体系,积极推动无条件进城而留在农村的广大农民“就地城镇化”。大胆推进以“还权释能”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的资源、农民的资产活起来,充分激发广大群众追求富裕、追求幸福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在开放合作这一根本动力上求新突破。牢固树立“巴中是四川的巴中,是中国的巴中,是世界的巴中”的理念,把巴中融入全国、全世界。努力放大巴中的绿色低碳优势,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全方位扩大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融入以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台港澳地区的合作,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五是在做优环境这一现实路径上求新突破。发展环境本质上是这个区域人们的心境、素质。牢固树立共识,坚持“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打造投资洼地,吸引更多客商来巴中投资兴业。
以创新创造的风尚,激发创新、鼓励创造
领导干部要争当“领头羊”,率先创新创造。领导干部理应是创新创造的排头兵、领头羊,要切实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敢闯、敢试、敢于创新,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实现“人面前带得起头、事面前有点子办法、困难面前挺得住、责任面前敢担当、矛盾面前善化解”。
要鲜明用人导向,鼓励干部勇于创新创造。敢创新、敢担当的干部是最稀缺的干部,比钻石都宝贵。巴中正处在“爬坡上坎”的紧要关头,必须以非常之策、非常之为、非常之力,旗帜鲜明地支持、使用、保护敢创新、敢破难的干部,才能适应发展的超常规、工作的快节奏。
坚持不争论、积极干,以成效统一人心。对看准了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持不懈地干,不要怕无谓议论,不要怕闲言碎语,最终让实践来说话,让实效来证明。积极引导社会心理,让人们以理性、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创新创造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