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岩陈威曲爱国张培敏陶克霍海丹周喜安胡木英等出席

12月18日下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四川省军区共同主办,巴中市承办的以“追忆传承红军精神、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为主题的纪念红军入川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研讨会在我市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徐向前同志之子、总参谋部通信部原部长、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原副主任徐小岩中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陈威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曲爱国少将,四川省军区参谋长张培敏少将,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陶克少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胡乔木同志之女、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胡木英,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中央及军队有关部门、单位,北京、上海、安徽、江西、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党史军史、思想政治、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红军后代代表等,共计16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追忆当年红军入川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英勇奋战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入研究红军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红军传统,促进老区加快发展。
霍海丹主持研讨会。
受市委书记李刚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巴中军分区和400万老区人民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周喜安介绍了80年前红军入川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光辉历史,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他说,巴中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红军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苏区军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和川陕苏区精神,这是川陕革命老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专家学者更多地关心关注革命老区发展,更加广泛、系统、深入地研究川陕苏区,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400万巴中儿女将继续弘扬红军精神和川陕苏区精神,将关怀化为动力,乘机遇而奋起,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把巴中建设成为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和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努力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张培敏在致辞中说,先后两次来到巴中市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每一次心灵都为之震撼,灵魂深受洗礼,对当年红军为争取革命胜利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80年前,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挥师西进,抢占通江县两河口,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创建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80年后,巴山儿女传承和弘扬红军精神,以“苦干实干、创新创造”为巴中精神,全市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四川省军区将一如既往地参与保护好红军遗址,参与记录编写红四方面军历史,为传扬红军文化、激励后人保持优良传统贡献应有力量。
徐小岩、陈威、胡木英等动情地说,这次研讨会的举行充分证明了巴中市委、市政府对研究历史、记录历史、传承红军精神的高度重视。希望各方专家学者能够对当年鱼水军民关系、红军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加强研究,总结历史经验,为继承发扬红军精神作出新的研究贡献。他们表示,将积极支持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工作,一如既往地关心巴中建设。
研讨会上,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余伯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志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邓淑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廷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教授张国新作了主题发言。中央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王新生,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部主任、教授陈答才,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友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汉和,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教授张珊珍,红军后代倪延华,江西省赣州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凌步机,军史作家夏宇立,巴中市老领导、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漆先望作了交流发言。
市领导李友贵、陈兴国、经伟宪、何政、张敏及市政府秘书长王毅出席研讨会。